联系地址
珠海市横琴新区科创中心7号楼801、802
珠海市斗门区白蕉科技工业园新科一路29号
服务热线
0756-5168086
周一至周五:8:30-18:00(北京时间)
商务邮箱
marketing@osensinc.com
公共关系与对外联络

发布日期:2025-08-18 分类:新闻与公告浏览:307来源:珠海欧森斯传感技术有限公司
文章转载自《经理人》杂志
“我以前是个i人,但工作以后就完全转变了风格。”
珠海欧森斯传感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欧森斯”)董事长孟凡伟,在接受《经理人》杂志专访时笑着说道。
交流中,这位“85后”董事长给自己的定义,与其侃侃而谈,还时常略带幽默的语言风格,形成了较大的反差。
“按MBTI来说,我性格上原本是偏内向的INTJ(MBTI人格类型之一)型人格,但工作后逐渐发生了转变。毕竟从一毕业就开始做项目管理,既要和公司内部人员沟通,也要对接外部的供应商等各类人员,长期和不同的人打交道,让我在与人交往方面越来越得心应手。做项目经理时锻炼出的‘厚脸皮’,到了做董事长时反而成了优势。在面对更复杂的对外沟通场景,‘厚脸皮’既能坚定维护立场,又能灵活应对各种关系网络。”
作为一家从事智能检测设备研发生产与销售的科技型企业的创始人之一,孟凡伟没有过度包装自己,坦诚地表达了自己早期性格与处事风格的变化。
回顾孟凡伟过去的经历,他不仅是一名工程师,注重科研,参加了多项跨国重大科技项目,荣获多项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发明专利,同时,他还从事智能制造行业企业经营管理近10年,在公司管理上,也颇有心得。
然而,他不是一个典型的“技术人”,也不是一个传统的“企业家”。他是一个用学习力打破边界、穿越周期的创新者,一个把管理哲学写进实验室与生产线的管理者,一个相信“技术终将服务于人,并且致力于突破行业新技术”的实干企业家。
突破一次跨学科的自我重塑
不断学习、不断突破自我,这是贯穿了孟凡伟职业生涯的核心密码。
2007年,英语专业毕业的孟凡伟,最初的职业发展方向与智能制造行业毫无交集。当同学纷纷进入翻译或外贸领域时,孟凡伟在一次远赴海外工程的经历中,看见了更多的可能性,“英语(语言)只是桥梁,翻译这个职业,很难构建起自己的核心优势,真正的竞争力来自硬核技术。”
于是,他决定“转型”。
回国后,孟凡伟先后进入石油化工、自动化检测、智能制造等领域。“每一次跨行业,都很痛苦,像‘掉一层皮’一样,需要重新系统地学习。”孟凡伟回忆起过去转型的经历,“最初在石油化工领域的时候,我像个‘门外汉’,对石化的工艺工程很陌生,从管线图到压力容器,再到无损探伤操作,所有的专业理论,你得系统性地学习。”
这种“掉一层皮”的学习方式,也为他后来的技术管理与职业转型打下坚实基础。
2015年切入智能制造赛道时,孟凡伟已深谙产业升级的本质逻辑。“我最终选择投身智能制造与电子信息工程领域,核心在于它是真正的科技驱动型行业。”孟凡伟对行业的认知越来越清晰,“传统产业的天花板越来越低,而科技赛道永远有新技术涌现:人工智能、量子力学、量子计算、无人驾驶等等,这些前沿技术都离不开电子信息工程与算法架构的支撑。在这些科技领域,我能不断吸收新知识、掌握新技术,始终与时代进步同频共振。”正是这种对底层技术演进规律的敏锐洞察,孟凡伟选择主动拥抱充满未来与希望的技术。同时,他保持着终身学习的姿态,再次迈入校园,进修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从而获得系统专业的知识。
“每次跨界都像蜕层皮。”孟凡伟这样总结自己的职业转型。在个人成长道路上,孟凡伟保持着令人惊叹的学习节奏。除了系统进修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截至目前,孟凡伟已经攻读了EMBA、DBA,未来,他表示还要继续进修,了解科技领域更为先进的技术。
正是在这种不断学习、不断突破自我的人生态度下,孟凡伟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工程师,自2016年起,他主导了人脸识别芯片技术测试研发项目(光电产品装备的全自动化柔性生产线设备研究与产业化项目),自主研发晶圆测试机、距离和加速度感应器、新一代振动模组等;2022-2024年,他带领团队大力研发自动化技术、芯片封测技术、新能源电池封测技术,以相关业务引进来实现技术升级。同时,他参加了多项跨国重大科技项目,荣获多项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发明专利,具有扎实的研究功底和突出的技术研究贡献。
致力突破智能检测“卡脖子”技术
“我希望在我们的努力下,欧森斯可以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智能检测企业,突破更多‘卡脖子’技术,在声学检测、工业CT、高速示波器等核心领域实现国产替代,让世界看到中国企业的力量。”
尽管孟凡伟已经带领公司取得了许多优秀的成绩,但是其初入智能制造和电子信息工程的行业的时候,同样经历了许多磨难。
“我刚进入智能制造行业时,接手的第一个项目就极具挑战性。因为在此之前,已有三任项目经理因项目难度过大而失败。”据孟凡伟回忆,在他还是项目经理之时,曾遇到一个非常棘手的项目。该项目主要针对客户产品需要的人脸识别芯片技术测试服务,而彼时整个行业关于人脸识别的测试技术尚处于探索阶段。
据孟凡伟介绍,该项目的核心是研发一套大型自动化检测设备,需要整合电、光、声、视觉识别、高精度相机控制与运动控制等多领域技术,系统集成的复杂度和专业深度都远超公司以往的项目。“客户对技术方案存疑,我们团队更是初次尝试将检测设备与自动化系统深度融合,集成光电技术、视觉算法和高精度运动控制模块。”
“那段时间,我和团队几乎泡在车间里连轴转,近一个月都没睡过囫囵觉。”孟凡伟回忆过去项目研发过程中的艰辛,“最紧张的一次,我们连续4天守在机器旁,几乎没离开过车间,更谈不上回家洗澡。直到第五天,当测试绿灯亮起时,设备终于稳定运行,客户验收通过后,我们终于松了一口气。”
“当时,这个项目的执行跨度近一年,从中国到菲律宾到意大利到美国,我们辗转了很多地方,因为需要去客户海外工厂做现场调试,同时与客户进行技术研讨等等。”孟凡伟说道,这个项目的研发成功,最终给公司创造了较高营收,“合作方对我们的技术实力刮目相看”,同时这更成为跨国技术合作的典范。
经历一次次的技术突破后,孟凡伟在行业内变得更加熟练和自信,他对产业的理解与操盘愈发游刃有余,这让他在智能检测行业的赛道上渐入佳境。
后来,孟凡伟联合多名志同道合工程师与科学家,创立欧森斯。目前欧森斯业务领域涵盖消费类电子领域、半导体封装测试领域、新能源锂电领域等。根据孟凡伟的介绍,公司目前已经实现了在专业设备、软件、算法等方面100%自主研发,在技术上拥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因此,近年来欧森斯被评为了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广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智能检测设备作为智能制造的核心环节,需结合多领域算法,同时兼顾设备的精度与时间效率,技术壁垒较高。它不仅需要实现微米级甚至纳米级精度,依赖高精度传感器、高速ADC芯片、低噪声电源等核心部件,其研发涉及材料科学、精密加工和高端制造工艺,因此某些领域的检测技术长期被国外企业垄断,国产化替代需突破材料、加工设备等底层限制。
“目前我们有两大重点规划的技术方向,一是在线工业CT检测技术,二是高速示波器。”孟凡伟说道,据其介绍,在线工业CT检测技术在半导体、电池及通用工业品领域需求旺盛,比如手机制造中,零件内部的裂缝在组装后无法通过常规手段识别,必须依赖射线穿透成像。但传统CT检测存在两大痛点:效率上,单次检测需5-10分钟,远跟不上产线每秒几件的节奏;安全上,辐射防护难以满足在线生产要求。“因此,我们针对这两大痛点各个击破,目前,我们的在线CT检测技术已经在为美国科技企业客户提供打样。一旦落地,市场规模将十分可观。”
在线工业CT检测是一项能实现产业基础再造的技术,颠覆性地解决了高精度CT在产业应用中的“不可能三角”——首次同时实现高精度、高效率、低剂量三大核心需求,突破了高端CT设备长期受限于实验室场景的产业困局。不管是在线工业CT检测和高速示波器,这两项技术均瞄准国产化替代与效率革命,在欧森斯的持续深耕下,未来将有望打破该领域的“卡脖子”困境。
商业赋能,培养管理智慧
从工程师、项目经理到CEO,再到自己创立公司担任董事长,孟凡伟的蜕变不仅是职位身份的转换,更是认知体系的重构。在这一过程中,其在学习、企业管理上,更是展现出了其独特的智慧。
为了更好地开展企业管理,孟凡伟从EMBA到DBA,不断地去提升自己的认知,丰富对商业本质与企业管理深层逻辑的理解。
“在浙江大学企业家学者项目(ZJU EFP+SMU DBA)进修的经历,让我在企业管理上有了较深的启发性”孟凡伟说道,“在学习过程中,教授们更加侧重于培养我们思考问题的逻辑方式。就像我们做技术研发时,掌握了算法的底层逻辑,就能应对千变万化的应用场景;做企业管理时,理解了组织运行的本质逻辑,就能在复杂环境中找准方向。这种逻辑思维的塑造,正是这段学习给我最宝贵的财富。”从英语专业毕业,到成为技术工程师,再到企业管理者,早期专研技术的工程师孟凡伟,通过商学教育的赋能,在管理上培养出了新的智慧。值得一提的是,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推出的“学科交叉BEST战略”,正是侧重于商学与工程、科学、技术的融合,让更多类似孟凡伟这样“技术”出身的企业管理者,通过商学教育的赋能,在企业管理上,能够打破传统思维的局限,推动企业实现技术与管理的双轮驱动。
因此,在人才培养方面,孟凡伟创造性地将高校课程植入企业培训体系,这种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模式,也让公司团队始终保持着旺盛的创新活力与强大的学习能力。
在欧森斯的办公休闲区文化墙上,挂满了孟凡伟拍摄的来自世界各地的照片,这个爱好摄影、喜欢游泳的董事长,在生活、工作上,都充满了热情。
“项目经理是战术家,CEO是战略家,董事长是造梦者。”孟凡伟总结自己过去的发展经历。在他看来,员工不该只是任务的执行者,更应是梦想的参与者。因此,在公司管理上,他希望是保持着轻松、愉悦的工作氛围,员工的积极性更是以自我驱动为主。他对公司的期望,需要员工和团队的共同努力来实现,因此,他希望让员工既能在技术攻坚中看到脚下的路,也能在产业浪潮中望见远方的光。
这种对个体价值与集体愿景的融合,让欧森斯的每一份努力都既有战术的精准,又有战略的深远,更有梦想的温度。